哀乐低回,哀思无限。9日上午,北京八宝山殡仪馆,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,与我国杰出的艺术家、艺术教育家、版画家彦涵先生告别。 生于1916年的彦涵,在初踏入艺术殿堂时,一位先生曾对他说过:“你不要去画风花雪月,而要画沧海桑田”。正是这句话,影响和伴随了他的一生。他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、同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并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,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军开赴抗日战争第一线。还在青年时期,彦涵就开始了一手端枪一手握画笔的革命艺术生涯。此后,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,还是在深陷政治阴霾的灰暗时期,他始终保持了一位坚定战士的品格与气质,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,将艺术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紧的结合在一起。 1953年,彦涵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组副组长。在天安门广场搭建的工棚下,他一面组织画家们讨论题材内容,一面亲自设计画稿。他收集了人民解放军渡长江的文字介绍和照片资料,还找实际参加过渡江战斗的人了解当时情况。在构图上他注意人物左右要饱满,前后要有层次,注意人的比例和船的结构,注意画出人物冲上岸的战争气氛。 彦涵以自己精心创作的浮雕《胜利渡长江》为世人留下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珍贵画面。“他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,他的艺术尤其具有浓重的使命感。我想,这是他一直都把 人民 藏在心中的缘故。”彦涵之子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彦东如此评价父亲。 令人敬佩的是,彦涵在被打成“右派”后仍未停止创作。他在“为人生而艺术”的信念支持下,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创作了《老羊倌》《陕北说书人》等作品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,他创作了一大批“抗日战争组画”,有《民兵》《支援前线》《麻雀战》等,并在此期间完成了他的经典大型套色木刻《百万雄师》。彦涵在插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其中套色木刻《王桂与李香香》获得了“莱比锡国际书展一等奖”。他创作的插图《革命烈士诗抄》《小二黑结婚》等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。 “文革”结束后,彦涵以激动的心情创作了木刻《春潮》和《向大海握手》,这两幅作品成为他最早表现“改革开放”的经典作品。改革开放后,他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巨变,作品开始从具象走向抽象,从描画现实走向象征和比喻,整体风格呈现出多彩性和丰富性。 进入新千年,彦涵的作品内容更多的呈现出对人生和命运的体察,如《明月与秀峰之吻》《曲立》《天尺》等,其中一部分油画作品具有很强的哲理和隐喻成分。2008年,彦涵以92岁高龄创作了最后一幅大幅面版画《生死关头》。这是表现汶川大地震的作品,形象一改过去的抽象风格而使用具象表达,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。 著名美术理论家江丰在《彦涵版画集》的前言中写道:“如果将彦涵的作品连接在一起,将是一幅壮丽的、史诗般的画卷,他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精神的人民艺术家!” 彦涵先生的家人说,他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孙和学生们最多的一句话是“要做一个好人”。这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,但却包含了彦先生一生的信念与坚持。在陷入重度昏迷前,他曾对家人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有一天当我逝去之时,我会含笑像烟火一样迸裂开来,留给人世间最后的美丽与辉煌。”
(本文来源:新华网)